2010.12.27通過"花之隧道"來到新生公園區,首先看到的就是"養生館"。養生館白天需要領票入內,下午五點後就可以自由進入。會館前有以東方文化、圖騰藝術為主題之歐式庭園,它是一個講求對稱的幾何式花園,還有「團結」、「希望」和「春天的走向」三座雕塑,帶給人們開闊留白的空間感。
穿過以綠籬灌木為主,延續幾何形式的設計風格而成的迷宮花園後,就到了"林下花圃花海區"。植物種類豐富是此區的特色,盆菊、白晶菊、聖誕紅等作為沿途動線引道的視覺延伸,塑造成一幅仿擬鄉間的織錦畫。
當中還有可愛的鯨魚綠雕。
這是可以採光又有避暑效果,十分注重綠化的新生出入口。
接著我媽媽排了一小時的隊,進入了"未來館"。未來館發揮本體綠建築的功能,運用綠色科技及人性化環境的空間,用生態棲息地的手法,展現教育與遊憩兼具的展覽型溫室。除了有植物展示之外,還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和自然能源,也使用了最尖端的節能裝置。
未來館一樓珍稀植物區以臺灣特有、稀有植物為主,搭配整體所需之配景植物,全部都使用臺灣在地的原生種類以凸顯臺灣豐富的植物資源與多樣性。熱帶及亞熱帶植物區展示低海拔到中海拔多樣的植物,配置有假山、瀑布、流水,並搭配臺灣特有種的植物展出。科技區展區中,集結國內相關農業園藝研究單位和學術機關,除提供國內相關產業相關業者及研究單位參考利用外,也將產業推廣給大眾:
這裡也有大立菊,不過今年1039朵的冠軍王之前是在士林官邸展出ㄛ!
永生花展示區以「永生花」技術,展示參與寰宇庭園區國家之國花,表示對各國參與花博的歡迎之意。
一到二樓多肉植物區以大型多肉植物作為庭園配置的主要材料,展現粗獷豪邁的荒野景象,包括仙人掌科、大戟科、景天科、龍舌蘭科......等:
接著是溫帶植物區、高山植物區和花卉主題區:
未來庭園區中,展出人類為因應環境變遷發展出許多新思維與創新技術,融入生活的佈置,展現農業及園藝技術於未來生活中的運用。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dbRleJB7s5_YdSCD3A7KCfdFv_wQlkuOGlKwUaIAmVEbD62wjcrzXA--/14/l/cL.rkzsI0g1BnahGu_VE9A.jpg)
蘭花蕨類共生區利用展館本身採光罩之遮光率,營造蘭花及蕨類所需之光度取代原始叢林之樹冠層,模擬蘭花生態環境,利用鳥巢蕨、觀音座蓮、樹蕨或筆筒樹等大型蕨類植栽營造蘭花原生環境意象: